中医认为,人体一直在变化,人体内的气体一直在进行「升、降、出、入」运动。《黄帝内经》将肝脏比作人体「将军之官」,具有「肝主疏泄」重要功能。
「肝主疏泄」也就是说,肝脏可以使人体内的气体处于柔软和调节的平衡状态,既不停滞也不亢盛。中医认为肝脏排泄功能正常,气机升降自由,气血运行顺畅,各脏器官功能活动协调,气气异常,脏器气机逆转。
肝藏血
中医认为,「人动则血运诸经,人静则血归肝」。也就是说,当人们活动或情绪兴奋时,人体各部位的血液需求相应增加,因此肝脏储存的血液被送出,以提供人类活动的需要;当人们情绪稳定或睡眠时,活动量减少,血液循环相对减少,部分血液隐藏在肝脏中。
肝血不足会引起头晕耳鸣、眼睛干燥、视力不清、视力下降或夜盲、肤色苍白或发黄、手脚麻木、肌肉痉挛、肌肉颤抖、指甲缺乏光泽、月经少、颜色浅或闭经等。肝脏不好也会导致脂肪肝、肝硬化等疾病。
大怒会伤肝
《素问》《阴阳应象大论》说肝「在志为怒」,愤怒会使气机混乱,气血逆转。上升的阳是用于肝脏的,所以愤怒是肝脏的情绪表现。当人们因不良刺激而生气时,会导致肝脏的阳气上升过多,血液与气体一起逆转,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。
在你想生气之前,深呼吸,默数1、2、3。用平静的心面对一切!中医认为,「五脏化液,肝为泪」,一旦抑郁,肝气郁结,适当的眼泪也能缓解压力,舒缓肝气。
养肝特效穴位
1.肝俞穴:
按压肝俞穴5秒钟后,用拇指腹部放松,重复5次,可调节全身气血,调节内分泌。
穴位:两侧肩胛骨下缘与脊柱相交的连线为第7胸椎,向下数两个突起的骨头,其突起下,旁开二横指。
2.三阴交:
用拇指腹按三阴交穴5~10分钟,可补肝肾。
穴位:小腿内脚踝3英寸,胫骨内侧后。
3.太冲穴:
用拇指或食指腹部按压太冲穴1分钟,以酸痛为度。能调动肝经活力,疏肝理气。
穴位:在脚背部,从第一和第二趾间沿第一跖骨内侧触摸小腿,触摸凹陷处。
绿色食物最养肝
与绿色相比,绿色食物具有补肝明目的作用。如菠菜、卷心菜、芥末蓝、菊花、青椒、韭菜、青豆、豌豆等。肝脏对应的季节是春天,五种口味是酸的。酸性食物有助于滋养肝脏和脾脏。此外,酸性食物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,增加食欲,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肝脏可以吃一些酸性食物,如枣、葡萄、橙子等。
养肝食谱
猪肝番茄豌豆汤:
养肝补血,增强免疫力
材料:
鲜猪肝150克,番茄250克,鲜豌豆40克,盐4克,太白粉少许,姜片、料酒、酱油、芝麻油、猪骨汤适量。
做法:
鲜猪肝洗净切片,用料酒、太白粉、酱油腌制;番茄去皮,切四瓣;鲜豌豆煮熟,过冷水,沥干。
2.将猪骨汤放入锅中,用大火煮沸,将番茄、豌豆、姜片煮沸,小煮10分钟,加入猪肝煮沸,加入适量的盐和芝麻油。
功效:
猪肝富含铁,能补肝、明目、养血;豌豆能提高免疫力和恢复能力。
提示:
猪肝洗净切片后,加入料酒腌制,可去除腥味等异味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生活知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fark.com/shenghuobaike/19439.html